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民生直通车丨凉山节后发动“春季攻势” 阿坝预计今年基本脱贫 > 正文
民生直通车丨凉山节后发动“春季攻势” 阿坝预计今年基本脱贫
分享
次播放
内容提要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楚瞳 田珊 摄影 华小峰)2019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全面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再实现50万贫困人口脱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县摘帽,藏区贫困县全部摘帽。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彝区藏区尤为重要。1月16日,省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州长苏嘎尔布和省人大代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长杨克宁,走进四川在线“民生直通车2019年四川省两会特别报道”,畅谈2019年彝区藏区脱贫攻坚工作新动向。凉山州已展开猛烈的“春季攻势”,阿坝州则将于今年基本脱贫,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最难啃的“硬骨头”决战决胜看今年

过去一年,凉山和阿坝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都晒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凉山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5.9万人、退出贫困村1454个,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1.1%下降到了7.1%。阿坝州所辖的13个贫困县,已有10个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对于未来的目标和任务,两位代表都表示“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9年,成为决战决胜关键的一年。

未来不到两年时间里,凉山州要确保剩余61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1.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阿坝州则力争在今年提前一年基本脱贫,计划完成3个贫困县摘帽、33个贫困村退出、486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两州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和部署。凉山一开年就全面发起新一轮“春季攻势”重点推进问题整改、对标排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控辍保学等“八大行动”,随后还将陆续打响“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和“冬季冲刺”。

谈到阿坝州脱贫工作的部署,杨克宁则“数说”了一盘大计划:深化“生态扶贫工程”,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狠抓‘两业驱动’——做细做实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让村村有“当家产业”、户户有“增收主业”。办好办活“扶贫车间”,精准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强化“三项保障”——统筹住房、教育、医疗保障政策。夯实“四个基础”: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用水供电、网络通信、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五大平台”——浙阿东西部扶贫协作、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省直部门定点扶贫、省内对口帮扶和中国社会扶贫网等。

 

“浮云牧场”成“网红” “大凉山”农产品卖成抢手货

访谈开始前,两位代表观看了脱贫攻坚的街采视频,风光迷人、文化独特,是不少网友对凉山和阿坝的一致印象。两位代表也表示,近年来,两州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极大地发挥了旅游产业对精准扶贫的推动作用。

从1984年发展至今,旅游已成为阿坝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除了九寨沟、四姑娘山、毕棚沟、若尔盖草原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外,阿坝州还探索形成了乡村旅游支撑型、龙头景区带动型、旅游商品研发型等模式。目前,阿坝州共创建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示范村69个,民宿达标户610个。乡村旅游年收入9亿元以上,带动近10万农牧民就业,其中贫困群众1.5万余人。

位于阿坝理县的“浮云牧场”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网红民宿”,几乎已到了一房难求的地步。当聊到这个旅游脱贫的典型,杨克宁做了一波“小广告”:“‘浮云牧场’以前就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半山村,叫西山村。这个村位于海拔2600米的高半山,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村上有二三十户人家,以前都是靠种玉米、马铃薯等为生。后来,回乡的一个青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打造出了‘不牧牛羊只牧云’的浮云牧场。现在牧场已经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值得去的民宿’‘最具投资潜力项目’。”杨克宁介绍,目前“浮云牧场”共招聘当地员工36人,涉及贫困群众22户,月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企业还以高出市场不少的价格与该村的31户贫困户签订了为期4年的土特产品采购协议。

除了旅游外,阿坝在文化扶贫、农业扶贫等方面也重下功夫,比如“雅克音乐季”“壤巴拉非遗传习所”等等都已成为了阿坝州产业扶贫的潮流品牌和成功示范。

凉山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腹心地带,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四季宜游。2018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37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业惠及15万贫困群众,直接带动近2万人增收脱贫。

近年来,凉山不少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苏嘎尔布分享了旅游带动全村致富的故事:“我州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依托区位、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彝族文化体验、彝家乐、农特产品采摘等旅游服务项目。该村的村支书,通过发展彝家乐去年就实现纯收入30余万元,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户种养殖业的发展,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众所周知,凉山农业资源优势也十分突出,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雷波脐橙、金阳青花椒等“大凉山”绿色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在产业扶贫上,凉山发挥放大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专合组织,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苏嘎尔布介绍:“雷波县箐口乡小海村,2015年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和项目,成立了小海村南江黄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积极加入,由成立之初的5户发展到目前的120余户。去年,专合社养殖收入达到277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167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5万元。”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在前期的街采视频中有很多网友都表示,要为彝区藏区的脱贫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访谈中,两位代表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内生动力对于当地让脱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两州通过加强政策、法律的学习教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将看得见的贫困与看不见的贫困一起抓。

近年来,凉山通过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参与“三建四改五洗”,积极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依托“农民夜校”加强感恩教育等等,贫困群众逐步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多的群众走出大山到外务工,开拓了视野,改变了生活习惯,有的还返乡发展致富产业,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尤其,习近平总书记到凉山视察后,凉山广泛开展“总书记来到我们村”感恩奋进巡回宣讲,干部群众深受鼓舞、信心倍增。金阳县土沟乡日克地村是以创新手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代表之一。苏嘎尔布介绍,日克地村通过集体出资的方式,建立了村扶贫超市,村民根据文明创建活动中获得的星级指数领取不同的扶贫券,用扶贫券到扶贫超市换取生活用品,最高获得五颗星并成为示范户的,可以换取电冰箱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此外,苏嘎尔布还特别谈到凉山的扶贫干部:“三年攻坚以来,州县乡村各级干部尽锐出战、全员上阵,扎根一线、超常付出,先后有11名同志以身殉职、55名同志因公受伤。脱贫有多难、凉山就有多拼!”

关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杨克宁也表示:“高质量脱贫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脱贫。”长期以来,阿坝州始终坚持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全覆盖开展“两联一进”、多形式开办“农民夜校”、全方位深化“脱贫帮教”等多种方法,广泛开展联户联情、联寺联僧和法律政策七进活动,广泛组织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深入实施“乡村善治”工程,大力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想要过上好日子、自己首先要肯干”的意识“遍地开花”。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郭佳莹  时间:2019-01-18 18: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