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人物]80岁的临终关怀医生——周克明 > 正文
[人物]80岁的临终关怀医生——周克明
分享
次播放
内容提要

  (川报观察记者 张守帅 罗向明 摄像 吴聃 实习生 白杨王茂)

 

  老人叫周克明,戴个眼镜,耳朵不背,头发染得乌黑,说起话来中气十足。80岁照旧下乡,走在田坎,不用搀扶。

  老人慈眉善目,是个医生,肿瘤科的“一把刀”,年轻时常做连台手术,也常在间隙躺于手术室小睡,退了休,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工作20年,乐此不疲。

  周一、周五上门诊,周二、周四在病房。最近四年,他坚持每周三到农村,风雨无阻地做一件事,对晚期癌症病人实施“临终关怀”。

  面对沉重的生命结局,老人说,农民辛辛苦苦操劳一辈子,让他们无痛苦、有尊严地离开,才算走完了“完美一生”。

  厚厚一叠档案袋,记录着他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划上的句号,271人。耄耋老者心存梦想,他说,农村“临终关怀”在国内是个空白,要推广到广大农村去。

 

【人物素描】

72岁开始到农村关怀晚期癌症病人

他是医者仁心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周克明是简阳市人民医院的一杆旗帜。不久前,医院为他举行从医执教六十周年座谈会,如此高龄者仍奋战在临床一线,在国内并不多见。

直到八年前,他才放下钟爱的“手术刀”。“有些晚期癌症死亡率非常高。”与肿瘤战斗了半个世纪,他常思索一个命题:当生命不可避免地走向终结,应该怎样走好最后一程?

  他曾远渡日本,在病房中目睹了挥之不去的一幕:病人弥留之际,有人为他化妆,医生护士围着道别,生死之间,病人神态安详。

  几年前,周克明下乡开展普查,同样有一幕深深刺痛了他:一位忍受不了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正要吊颈自杀。

  “癌细胞一扩散,病人痛得呼天抢地,只想一走了之。”周克明赶紧前去阻止,安慰病人说,“不要怕,我们给你药,让你不痛苦。”

  癌症与贫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尤其在农村,一旦有人身染癌疾,整个家庭都要陷入绝境,非但物质上难以支撑,精神上也往往被折磨得痛不欲生。

  周克明送给那位患者一大包止痛药、对症治疗的药,聊天做心理疏导,叮嘱他千万不要轻生。“几个月后,病人安详离去,没有走自杀的路。”周克明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启示。

  近30年来,国内临终关怀机构没有实现从大城市走向基层,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临终关怀机构几乎是空白。

  简阳是四川人口大市,总人口近150万人。周克明找到简阳市民政局,请求他们统计农村癌症患者的数量。“我一看有2000多人,就知道肯定有部分挣扎在死亡线上。”周克明说,他决定做一件事,“非做不可”。

  2012年,75岁的他向四川省卫生厅(现四川卫计委)申请科研立项,在简阳市农村开展终末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研究,简阳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农村开展临终关怀的县级城市。

  有人不解,这么大把年纪了,儿女事业有成,在家颐养天年不是更好?周克明笑而不语,只是不停念叨,“如果能把农村中的临终关怀搞起来,形成风气,那就好了。”

  受他影响,他的徒弟、已逾退休之年的张同钦,仍然每天进手术室主刀。人们看到师徒二人的背影,也就释然了。

 

【跟随进村】

不要让生命轻易尘封

他是生死好友

 

  简阳幅员面积2213.5平方公里,农村路远,一天只能看望三四名患者是常有的事。

  原本应该头一天1123日星期三,去看望约定的3位晚期癌症病人,因为临时有个重要学术会议,周克明推迟了一天。

  就像至交好友,病人和家属盼着他来。在前往石钟镇黄连村的路上,他接到李玉定妻子打来的电话,说丈夫刚刚走了,走前还念叨着“周医生到哪了……”

  李玉定的临终关怀记录,就这样封进档案袋,也许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拿出来。周克明并不悲伤,“生死有质量,都值得庆幸。”

  按照国际惯例,预计病人半年内会离开时,才需介入临终关怀。他是第7次到平泉镇黄岭村的吴太安家,68岁的老人瘦骨嶙峋,趟在床上,一动不动,看到周克明来了,非要坐起来。

  女儿吴秀和与周克明一起将老人扶起坐在床沿。就这么轻轻折腾一下,老人便剧烈咳嗽。周克明左手轻轻拍着吴太安的背,右手在桌上扯出几张卫生纸,帮他从嘴里抹出口痰。

  看着老朋友反映更加迟钝,说话都费力气,周克明也没有说更多的话,陪他静静坐着。窗外,吴太安的棺材已经备好了,还擦拭了一番,发出油亮的色彩。

  半晌,周克明对吴太安说:“你女儿一早就到医院来接我,那么孝顺,你不要有思想包袱,按时吃药。”

  “随时都可能走,止痛药到点就吃,不要拖。”周克明把吴秀和拉到一旁,悄悄叮嘱,又拿出一些维生素片送给吴秀和,以减轻老人的身体水肿。

  平武镇木桥村武绍文的情况要好一些,他早上吃了一碗稀饭。今年7月,74岁的武绍文查出患有食道癌晚期,由于老人心肺等脏器均有问题,没法实施手术。家人本想瞒他病情,还是被他察觉了。

  “怕死吗?”周克明问道。一个80岁的老者这么问,也没有什么不妥。

  “我早想开了,只要不痛。”武绍文的心态,同样豁达。周克明接过话,“不错,你这么想,才会精神愉快。”

  这是他最愿看到的,“精神垮了,许多病人又不配合治疗,走得更快。”他拿禾丰镇的段长英激励武绍文,“人家不仅半年没走,还多活了三年了。”

  段长英,也是他当日约好的。尽管天空飘起细雨,周克明不想爽约,他乘坐的汽车向他牵挂的地方,疾驰而去。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赵萤  时间:2016-11-30 18:31:53